社科查新与科技查新的比较分析

社科查新与科技查新的比较分析

 

摘要:文章介绍了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工作的概况,分析了两者的共通性,然后从查新的内容、地域范围、信息资源、年限范围、评价指标等五个方面重点探讨了两者的差异性。最后指出查新机构必须在借鉴科技查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探索出一套符合社科研究规律及其成果特点的可操作性的查新方法,为社科查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作出贡献。

  关键词:科技查新;社科查新;共通性;差异性;比较分析

1、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工作简介

  科技查新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萌生发展起来的,被广泛应用于科技成果管理与评价,它有效提高了同行专家评审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2000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工作规范》,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1]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发展,科技查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2003年起,教育部对全国各高校查新站重新进行了认定,分5批共设立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78所,涉及4个类别:综合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2],有效规范了高校的科技查新工作,却仍没有设立专门的社科类查新站。[3]

  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这为我国社会科学(以下简称社科)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社科研究领域,为提高立项审报项目的创新水平,尽量减少低水平重复立项,形成创新思想起源与创新原动力,也为了完善社科研究评价体系,提高社科管理效益,要求有一种客观公正的评鉴办法。借鉴科技查新的成功经验,叶继元[4]、金武钢[5]、任全娥[6]等知名的社科研究专家和学者也多次提出建立全国性的社科查新体系。社科查新即通过对此前已经公开报道的社会科学文献的检索,了解此前是否已有相同内容的研究成果,以查验所申报社科研究课题或所取得的社科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3]

  社科查新来源于科技查新,但由于社科学科特点及研究内容的特殊性,与科技查新又有不同之处。比较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两者的异同点,将更加有利于查新机构针对社科查新的特点开展社科查新工作。

2、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的共通性分析

  当前的科学正处于后学院科学(产业科学)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化特征淡化,研究特点的共性因素增加,呈现出与自然科学趋同的发展倾向。[6]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不仅体现在它们的研究内容都具有科学性,而且表现在它们的研究理论、观点和方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一体化的趋势。社科研究正在更多地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科特点具有更强的相似性。正如马克思所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7]如查新项目“食品安全与食品可追溯体系中生产者行为研究”,研究内容为:在展开深度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划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供应链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理论,分析生产者可追溯食品的投资意愿与投资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带罚函数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食品可追溯体系中的生产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与此同时,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假设条件,准确分析食品生产者可追溯食品投资水平的合理的[L,U]概率范围,在成功引入Interval Censored回归模型上作出努力。又如查新项目“高校校园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及管理制度研究”,研究内容之一为:开展高校校园建筑能耗定额的编制理论方法研究;建筑能耗定额体系由统计定额、技术定额、执行定额和现行定额构成,统计定额是基于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确定的,技术定额是基于标准化场景采用技术分析法确定的。这两个查新项目研究领域属于社会科学,但研究手段、研究方法属于自然科学,较好地体现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诠释了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的共通性、一体性特点。

3、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的差异性分析在查新实践中,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查新的内容不同

  社科研究是采用文献调研或实地考察的方法,基于掌握大量翔实的社会情报信息,经过筛选、提炼、归纳、分析、比较、演绎及综合的理论(应用)研究,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提出决策性建议。从社科研究的内容看:它不仅要体现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等研究背景,而且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反映课题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技术内容,提出对策和实现措施,而且还要涉及到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社会环境、经济状态、资源状况、文化水平、科技发展、管理能力乃至思维方式等各学科各专业的综合性内容,是科技、文化、经济、社会、政治、思维方式相统一的成果,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性。[3]如查新项目“道路运输安全评价方法及监管策略研究”,查新内容包括三部分:(1)道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系统道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事故指标和隐患指标两大部分;(2)道路运输安全评价方法:定性的风险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法、灰色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机模拟评价、神经网络评价并各有针对性;(3)监管策略研究:用好用足政策,执行政策要一视同仁,执法人员要敢于碰硬;依靠公安部门,保障运政执法的正常进行;政府挂帅,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又如查新项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专业化技术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查新内容:主要通过对企业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科技人才培育和发展模式、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专业化技术发展路线等内容开展深入研究,建立了适合机械行业工艺制造型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了企业向高端领域的技术专业化发展。这些查新项目体现了社科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复杂性。科技查新则“是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操作,并作出结论”[8]。科技查新的查证对象为“科学技术内容”,其着眼点为技术,即具体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等,与社科研究查新内容相比,科技查新的查证内容具有单一性。如查新项目“城建泥浆即时干化工艺与装备”,查新点为:(1)采用絮凝、离心脱水、二级沉淀等技术组合的一体化装备处理城建泥浆;(2)处理后干泥含泥率能稳定在60%以上,分离水能满足自然排放标准。查新项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囊藻毒素的研究”,查新点为:(1)研究痕量微囊藻毒素的HPLC测定方法;(2)建立主要藻毒素MC-LR,RR和YR的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等纯化技术。上述科技查新项目均是从技术方法、技术指标等技术的角度进行查证。

3.2、查新的地域范围不同

    目前,查新站在进行社科查新时,一般采取国内查新,这是由社科研究明显的本土化与区域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查新项目“无锡市住宅建筑能耗的现状调查和节能潜力研究”、“无锡市新区外送快餐卫生管理的研究”、“北京城市物流人才需求和就业模式研究”等将查新地域限定在某一城市,为该市相关管理部门作决策参考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程”,规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程,“中国古代农事诗研究”划分了古代农事诗的发展阶段,探寻古代农诗发展规律;这两个项目是在特定的查新地域、特定的时间段进行的针对性研究,脱离这个特定的查新地域,研究内容如同无根之木。科技查新工作起源于专利查新工作,以新颖性为评价指标,根据《科技查新规范》,新颖性是指“在查新委托日以前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部分或者全部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由此可见,科技查新的查新范围一般应采取国内外查新。再者,自然科学知识是不分国界的,国内很多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甚至是照搬的,IC行业中的反向工程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查新项目:“可充无汞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和立体式多层生产线”中的科学技术要点中指出:“K.Kordesch教授经数十年研究,对正极、负极、隔膜和充电方法作了大量改造,研制成可充无汞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简称可充碱锰电池)。在师从Kordesch教授10年的基础上,本人开发出了新型导电陶瓷二氧化锰阴极催化剂,显著减少了阴极体内电位梯度;开发了含烷基硅烷醇类阳极添加剂,减轻了阳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形变,从而极大改善了电池的可充性。在完全放电制式下,循环次数从Kordesch的30次提高到了60次以上,对无绳电话使用摸式,循环次数达1300次以上。”可见,该项目是在K.Kordesch教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仅做国内查新,肯定无法体现完整的技术。

3.3、查新的信息资源不同

  从成果的形式来看,自然科学有论文、著作、软件、产品、专利、标准等。专利文献记载着技术发明的详细内容,是很有价值的技术情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以上首先都是通过专利反映出来的,因此,专利文献是科技查新中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都在网上提供了专利数据库的免费检索服务及专利说明书的下载。如查新项目:“截面涡轮增压器”的查新点:“涡轮与涡轮壳配合处增加了一个可通过不同压力带动喷嘴环内的叶片来改变不同角度”,结果在专利数据库检索时发现,已有相同结构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刘天成.可调截面涡轮增压器:中国,200720013234.5[P].2008-06-11;北京理工大学.混流转叶式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中国,99257634.2[P].2001-02-14.),从而否定了该查新项目的新颖性。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也是科技查新中的重要工具。利用搜索引擎,通过特定的检索方式,如目录浏览、关键词检索及混合检索等,可查到其他途径难以获取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结构、性能、技术指标等信息,尤其是在高新产品查新时,往往会对查新新颖性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查新项目“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用边缘压块的研发”的查新点:“边缘压块结构上设计了多个孔位,组件及支架的连接方式为压板式”,在学术数据库中未检索到相同文献报道,但在Baidu搜索引擎中检索,发现江阴市永嘉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压块的网上产品报道,其材质为6063-T5,规格为70*28,70*30,70*35,70*46,70*50,70*57.5,图示结构与本查新项目完全相同,彻底否定了该查新项目的新颖性。

  社科研究成果则主要以论文、著作、研究报告、工具书等形式存在。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大型社科类检索工具,如CSSCI引文索引、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对于著作来说,可以检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电子图书”等,但检索的途径仅为书名、作者、主题词,缺乏全文检索功能难以查全。并且,对于社科研究最重要的成果形式学术著作来说,迄今没有一个大型规范的著作引文库与评价信息源[6],实在是社科研究的一大缺陷。这里的研究报告是指受到一定研究基金资助、面向“社会问题”或“人类现象”而进行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社科研究成果。一般情况下,研究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影响,被有关部门采纳是其质量体现与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对于已公开出版、发表的研究报告,可在数据库中检索到,但对于大量未出版、未发表的研究报告却无从检索。叶继元老师指出,检索工具或数据库的不合理的重复交叉和空白点同时存在,为了打好查新制度的基础,完善我国人文社科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体系是非常必要的。[4]

3.4、查新的年限范围不同

  《科技查新规范》中规定:检索文献的年限应当以查新项目所属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查新目的为依据,一般应从查新委托之日前推10年以上,对于新兴学科、高新技术项目,前推年限可酌情缩短;对于较成熟的技术产品、工艺和专利查新等,前推年限应酌情延长;对于查新合同中另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如查新项目:“饮料中非法添加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检测”,根据其查新点,最终筛选的与之密切相关文献最早为2006年(李敏霞.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及苯系物[D].广州:中山大学,2006)。时间是价值判断的重要参数,这一点对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但是,人文社会科学以人、人化的自然和社会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更需要接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最终判定是历史的判定。相对而言,社科研究成果更需要延时性评价。如马寅初的人口论在提出的时代被当做异端邪说来批判,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被看做“诲淫”之作。这些作者的价值经过“时过境迁”后才得到肯定。因此,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时间积淀至关重要。[6]如查新项目:“中国古代农事诗研究”,划分古代农事诗的发展阶段并总结特点,探寻古代农诗发展规律。查新年限应该尽可能地延长,最终筛选的与之密切相关文献有一篇追溯至1991年(周锡(韦复).中国田园诗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128-136),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通过手检的方法,将文献追溯得更早。

3.5、查新的评价指标不同

  科技查新以“新颖性”的评价作为指标;高校科技查新站承接的社科查新业务,一般沿用科技查新的格式,作新颖性评价。对于文史哲这类纯人文学科来说,建立在第三方信息检索基础上的新颖性判断更为复杂,新颖性只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6]2002年,陈永胜等学者以“新颖性”为查新工作的基本指标,按照“事实”、“观点”、“解释”、“体系”、“方法”5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社会科学查新工作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9]金武钢指出:“无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类型或形式多么的变化多端,有一点最根本的评价依据就是创新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生存与发展的最本质的要求。因此,构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方法体系,必须以创新为起评点。”[5]社科成果的创新性评价,除了新颖性外,可利用其他的客观指标与方法,如成果的唯一性、创新力度等。[10]但迄今为止,社科查新没有形成一个国家认可的统一的指标体系,亟需进行深入研究。

4、结语

  在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建立社科研究的查新体系,是繁荣社科、实现社科创新的重要环节。查新机构必须在借鉴科技查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探索出一套符合社科研究规律及其成果特点的可操作性的查新方法,为社科查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张 群(1976-),女,副研究馆员,江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

  参考文献:

  [1]许家梁,刘彦庆,褚衍昌.对开展社会科学成果查新研究的探讨[J].津图学刊,2004(3):4-6,29.

  [2]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服务平台[EB/OL].[2011-06-15].http://www.chaxin.edu.cn/.

  [3]张 群,张逸新,吴信岚.高校社科查新体系构建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9(22):120-123.

  [4]叶继元.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创新之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7-13.

  [5]金武钢.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定量分析———兼谈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6]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9-299.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

  [8]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技字[2000]544号)[S].北京,国家科技部颁布,2001.

  [9]陈永胜.社会科学查新工作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与价值分析

  [J].情报资料工作,2002(6):6-8.

  [10]刘益东.创新力度:评价学术成果的首要标准[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107-109.

京ICP备20210095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