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查新报告中新颖性表述的再思考
〔摘要〕本文从文字表述的角度解读科技查新报告的核心――“新颖性”,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子探讨了查新报告中各部分采用不同表述方式对“新颖性”的影响,提出了准确表述新颖性的策略,指出对于“新颖性表述”这一科技查新的“题中之义”,查新机构应该予以重视。文中所举的例子均为作者虚构。
〔关键词〕科技查新;新颖性;表述
〔中图分类号〕G2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92-03
1新颖性表述的涵义
《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给出了“科技查新”的定义: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本规范操作,并做出结论(查新报告)。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首先是“新颖性”,其次是“查新报告”。对于“新颖性”,《科技查新规范》同样给出了的定义――“新颖性”是指在“查新委托日以前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内容部分或者全部没有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明确了“新颖性”的定义,可以认为查新报告就是对查新项目是否具有这种“新颖性”进行评价并做出结论的一份文字材料。既然是文字材料,就涉及到文字表述的问题,具体到查新报告中,就是不同的表述方式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有影响,直接关系到查新项目“是否具有新颖性”,以及“新颖性达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新颖性的表述必定受到查新报告的读者和撰写者的共同关注,因为对查新报告的读者(一般是查新委托人和评审组专家)来说,“新颖性”的表述关系到查新项目的立项、鉴定和评奖,对查新报告的撰写者(查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而言,则负有完整、准确、客观地表述其查新项目新颖性的责任。笔者就本文涉及的“新颖性表述”的若干问题对济南市3个查新机构的50名查新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100名查新委托人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查新员和96%的查新委托人认为“新颖性”的表述是通过查新报告的结论来实现的。这种看法既符合查新员报告撰写者的工作习惯(特别重视查新结论的撰写),也符合查新报告读者的阅读习惯(拿到查新报告后重点看查新结论),并且《科技查新规范》也规定查新报告要给出明确的结论,不能模棱两可。
查新结论的表述确实对于查新项目的新颖性有关键性的影响。例如:同样对于“××牌轿车用聚丙烯汽车保险杠的生产”这一项目。经过查新,可能会有以下3种查新结论。结论一:经检索,国内未见与本查新项目采用相同原材料(聚丙烯)生产汽车保险杠的文献报道。结论二:经检索,国内有聚丙烯汽车保险杠生产的研究,但未见生产轿车用聚丙烯保险杠的文献报道。结论三:经检索,国内在轿车用聚丙烯保险杠生产的研究中,未见与本查新项目研究的××牌轿车用聚丙烯汽车保险杠同样采用工艺和结构设计的文献报道。虽然上述例子中未包括对具体文献的分析比对,但仍可以看出这3个结论均表明了查新项目具有“新颖性”,但“新颖性”的程度有所不同。查新结论对于查新项目的新颖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已有详细研究,在此不做赘述。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新颖性”是否完全通过查新报告的结论来表述?“新颖性”是否仅仅通过查新报告的结论来表述?除结论外,查新报告其他部分是否对“新颖性”进行了表述?
笔者认为“新颖性”的表述是对“新颖性”的表达和叙述,结论是对新颖性的叙述,而新颖性的表达则是查新报告各部分共同完成的,这就好比一篇文章通过主题句来表达中心思想,但前后文却会影响中心思想的表达,看过前后文的读者和未看过前后文的读者会对中心思想有不同的理解,这是不同题材的文字材料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查新报告也是如此。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查新报告中各部分采用不同表述方式对“新颖性”的影响。
2查新报告各部分采用不同表述方式对“新颖性”的影响
2.1检索范围
例如:对“带GPRS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这一项目进行查新。假设查新人员在本查新机构掌握的文献数据资源中进行了检索,没有找到与查新点相关度较大的文献报道,再到互联网进行检索(互联网检索是科技查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检索手段,其优势是资源更新速度快,对于一些前沿科技,在正式发表的论文和研究课题出现之前,互联网上就可能出现相关报道或探讨),如果互联网上仍未找到,可以在列出相关性较为一般的文献后,给出具有新颖性的查新结论。对于这一查新报告,查新员在文献检索范围中是否列出“互联网检索”对于阅读查新报告的人对查新结论中“新颖性”的理解是有影响的,对于未列出“互联网检索”的,读者会理解为“在检索机构掌握的文献资源中未见研究GPRS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的文献报道”,对于列出的读者则会理解为“不仅在检索机构掌握的文献资源中未检到,在互联网上也未检到”,读者会认为后者的“新颖性”强于前者。据此可以推论,对于没有检到相关度较大的文献,并且结论为具有新颖性的查新报告,报告中列出的检索范围越大,读者会认为其“新颖性”越强。
2.2检索策略
例如:对于“具有延缓衰老和防癌效果的端粒酶胶囊的研制”这一查新项目进行查新,依次采用检索式1:端粒酶胶囊,检索式2:(衰老+癌)端粒酶,检索式3:端粒酶,这3个检索式进行文献检索。假设:检索式1(端粒酶胶囊)未检出任何相关文献,检索式3((衰老+癌)端粒酶)检出5篇文献,均为关于端粒酶的综述性研究,并述及了对其在延缓衰老、防癌方面的作用,进一步采用检索式3((衰老+癌)端粒酶)进行检索,依然检出上述5篇文献,则查新员可以在列举这5篇文献后,给出“国内在端粒酶的研究中,未见研究具有延缓衰老和防癌效果的端粒酶胶囊的文献报道”的结论来说明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在这一查新报告中,如果查新员保留了“检索式3(端粒酶)”,查新报告的阅读者会认为国内关于“端粒酶”的研究较少,只能检出5篇。如果查新员删去“检索式3(端粒酶)”,只保留检索式1和检索式2,读者会理解为“国内没有对端粒酶胶囊的研究,对于端粒酶延缓衰老、防癌作用的研究较少,只能检出5篇文献”,但对于国内对于端粒酶的研究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然而,读者是否知道国内对端粒酶的研究较少,对于他对“具有延缓衰老和防癌效果的端粒酶胶囊的研制”这一查新新项目“新颖性”的理解是有影响的,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查新报告中列出的检索式对于“新颖性”的影响。
2.3相关文献
相关文献内容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有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查新报告的结论中会对相关文献中涉及查新点的内容和查新点本身进行分析比较,据此来判断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如果有与查新点完全相同的文献,还有可能影响“新颖性”的成立。下面主要探讨的不是相关文献内容对“新颖性”的影响,而是查新人员在撰写查新报告时选择哪些相关文献或不选择哪些相关文献对“新颖性”的影响。
例1:对××高校××课题组的一个查新项目进行查新,假设共检出相关文献30篇,其中5篇为本课题组的研究,5篇为同一高校其他课题组的研究,12篇为另一高校进行的研究,其余8篇为其他各单位的研究。通常情况下,本课题组和本单位的研究在内容上相关度会大一些,如果查新员根据相关程度选择5篇本课题组的研究和5篇本高校其他课题组的研究作为相关文献的话,查新报告的读者可能会认为××高校是国内惟一对查新项目涉及领域进行研究的单位;如果根据相关程度选择10篇同一高校的研究,6篇另一高校的研究和4篇其他各单位的研究作为相关文献,读者可能会认为国内对查新项目涉及领域进行的研究多为××高校的研究,读者的这些认识对于他对查新项目“新颖性”的理解是有影响的。
例2:对××课题组2013年的一个查新项目进行查新,假设检出2010-201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20篇,2005-2009年发表的相关文献7篇,以及1999年发表的文献1篇。如果查新员根据内容的相关程度从2010-2011年发表的相关文献20篇中选择若干篇列入查新报告中,而不列出1999年发表的文献,读者不会知道在2000年以前已经有对查新项目涉及的领域进行的研究,读者的这一认识对于他对查新项目“新颖性”的理解是有影响的。
例3:对××课题组的一个查新项目进行查新,共检出相关文献20篇,从文字内容上比较,其中15篇文献与查新项目查新点内容较为相关,另外5篇文献相关度较低。假设这5篇文献中,存在1篇文献,虽然在文字内容的相关性上不如查新员选择的15篇文献,但涉及的技术比本查新项目列出的各项查新点都要先进,只是文字表述不同,如果查新员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选择列出这篇文献,就影响查新项目“新颖性”的成立,但如果查新人员判断不出这一点,仅仅在查新报告中列出文字内容较为相关的15篇文献,则查新报告的阅读者会认为查新项目具有“新颖性”。
3新颖性表述策略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新颖性表述过程中的“偏差”,防止读者对新颖性产生“误解”,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措施。
3.1保证查新报告中细节的精确性一是文献检索范围要准确。只要在某数据库内进行了检索,即使未检到任何文献,也要列出;如果未在这一数据库内进行检索,则一定要在检索范围内将这一数据库删除,而且数据库的起止时间必须要准确。二是检索策略要准确。建议在查新报告中列出检索人员使用过的全部策略式,对于一些没有查到相关文献的策略式,由于可以和相关文献相互印证体现检索过程,也应该保留。三是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发表时间、期刊、卷期等信息要准确、详细。以便读者将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对于理解“新颖性”起到辅助的作用。
3.2合理选择相关文献
一是查新员在选择相关文献时不仅要考虑内容的相关性,还要统筹考虑发表文献的单位和文献发表的时间,不同单位、不同时间发表文献的比例,以及选择这些文献可能对读者对“新颖性”理解造成的影响。二是查新机构应尽量选择对查新项目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查新员进行查新,作为查新员则要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在开展查新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查新项目的理解,对于相关文献和查新项目,不仅要在文字层面有比较,而且要在技术层面进行比较。
3.3善用概述性语句在查新报告结论中,对相关文献和查新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之前,建议查新员使用精炼的语言概述检索过程,以及检出的相关文献的情况,包括:总共检出相关文献的数量,相关文献发表单位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文献的发表时间的分布情况等,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查新报告撰写者想要表达的“新颖性”。
3.4严格审核查新报告建议查新机构审核员在对查新报告进行常规审查的基础上,再进行两次“换位审查”:一是统观查新报告的各个部分,从查新员的角度,体会他想表述的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并判断表述有无偏差。二是反复阅读查新报告的前后文,从查新报告读者的角度,体会他所理解的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并判断读者是否会对查新员想要表述的新颖性产生误解。开展“换位审查”要求审核员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要具备与查新员、查新委托人就查新项目进行深入沟通的能力。
3.5制定详细规范
我国对政府机关公文和法律文书在表述方面都有详细的规范性文件,因为这两类文书都有效力,不同的表述会对效力产生影响,因此要对表述方式进行明确规定。查新报告对于查新项目的立项、鉴定和评奖具有重要意义,同样需要规范性文件对查新报告表述中的各个细节、表述方式、词句的内涵进行详细、明确的规定,为撰写查新报告提供指导,并作为解读查新报告的依据。
4对新颖性表述的再思考
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即使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查新员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字表述能力,查新机构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了查新报告的质量,能否确保查新报告“百分百准确”地表述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读者能否“百分百准确”地体会到查新报告想要表达的“新颖性”?笔者认为这种“百分百准确”的“完美”情况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实中只能无限接近,而不能达到,原因有三:一是查新报告目前仍是由人来完成的工作,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实现“尽善尽美”。二是查新机构掌握的文献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掌握全部与查新项目有关的各类文献。三是查新报告篇幅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罗列文献,无限制地列出文献全文,无限制地分析比较,这些客观存在的限制都会对“新颖性”表述造成影响。四是“新颖性”的表述是以文字为载体的,理论上说,只要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公文材料,读者都不可能完全准确无误地体会到作者想要通过文字表达出的全部涵义,这是语言文字的局限性。
既然人们无法“尽善尽美”地表述和体会查新项目的“新颖性”,那么科技查新报告的意义何在?笔者认为查新有别于专家评审,查新机构提供的查新报告对项目的查新结论只是文献检索、情报调研的结论,是较为系统准确的客观依据和情报学评价,而不是全面的成果评论。查新报告是表述“新颖性”的一份文字材料,是查新项目立项、鉴定和评奖的“依据”,起“参考”作用。由此可见,即使查新报告没有“尽善尽美”,但是,只要查新人员认真负责的开展了查新工作,查新机构对查新报告的质量严格把关,并且有详细的规范性文件做为解读查新报告的依据,查新报告的撰写者和读者能够对查新报告表述的“新颖性”形成“共识”的话,那么查新报告就发挥了其应有的参考作用。基于上述对“科技查新”和“新颖性”的认识,当我们重温《科技查新规范》给出的“科技查新”和“新颖性”的含义时,能从中体会出规范的制订者已经考虑到了查新报告中“新颖性”表述的问题,给出的“查新”和“新颖性”的定义是严谨的,有分寸的。以上是笔者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再思考,对“新颖性”表述这一科技查新的题中之义进行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彭一中.科技查新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控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3-115.
[2]孙清玉.科技查新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学研究,2004,(8):78-79.
[3]顾春笑.浅谈科技查新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6):31-32.
[4]鞠建伟,梁花侠.强化科技查新质量的全程控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54-57.
[5]章梅,毛锦堂.论提高科技查新工作质量[J].天津科技,2004,(2):27-29.
[6]张晶.提高科技查新质量的实践与认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3):45-46.
[7]曹昱.论科技查新的环节[J].图书馆界,2001,(3):31-3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